《现代预防医学》
一 引言
预防医学是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并列的三大现代医学一级学科。我国最新的卫生工作方针强调“预防为主”。公共卫生人才是需具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人才,即具有明确的职业性、实用性、实践性和高层次性的应用型人才[1,2]。我校从2016年起招收第一批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已连续招生4届,是目前全国7所开设预防医学专业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我校预防医学专业致力于培养疾病(传染病、地方病)预防控制实用型人才,具有鲜明的中医药特色。与其他西医院校比较,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开设较晚,在办学之初,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专业特色不明显;目前还没有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尚不明朗,培养质量有待检验。
普通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是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两个基本教育层次,二者各具特点、相互独立、相互依存。良好的本科教育为研究生教育和高校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3]。正确理解和把握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关系,对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以及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我校开展本硕一体化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理论和实验教学大纲、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实践教学环节、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机制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开展改革,以提高我校预防医学本科生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实用性人才,提高研究生入学考试意愿、报考率和通过率,为本科生进一步深造奠定坚实基础,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 修订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培育本科生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修订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与公共卫生事业需要的“两型三高”人才。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具备基础与临床医学基本知识,秉承大健康及中医未病学理念,掌握扎实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实践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通过“高质教学、高端实践,高能服务”的培养,结合自主学习,能够从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相关工作的“创新型、实用型”专业人才。新修订的人才培养目标,特别强调对本科生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鲜明的中医药特色。
(二)修订本硕一体化课程体系
参考各医学高校预防医学本科和研究生专业课程体系,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广泛征求预防医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校外用人单位、教师、学生的意见,整合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与本科生人才课程体系,实行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修改预防医学课程设置,促进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强化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的有机衔接,优化课程体系,构建本硕共享课程,设置专业基础课程平台,提高选修课程比例,为本科生研究型学习建立条件,强调学生获取运用知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采用“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即由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能力拓展课、创业特色与创新、实践技能等六个平台构成,每个平台下设若干课程模块。调整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设置,重点突出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开设《公共卫生技能培训》、《传染病预防控制技术与实践》、《妇幼保健学》等必修课,增加《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现场流行病学》、《多因素统计分析》、《循证医学》等高级限制性选修课,这些课程有助于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的衔接,也为将来研究生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以科研为导向,修订预防医学专业课理论和实验教学大纲
以科研为导向,制定和完善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理论、提高实践能力、锻炼科研思维。制定和完善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内容,增加与公共卫生实践工作和科研紧密相关的实验内容,如传染病病原学检测技术、病原微生物消毒技术、食品保健品检测技术、饮用水卫生检测技术、大气卫生检测技术教学等。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培养方案的修订,全面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并突出了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同时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求知欲和进一步深造学习的愿望,促进本科生与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